流敏型一次消谐器的工作原理
电流敏感型一次消谐器由电流敏感元件组成。电流敏感材料的热敏特性在一定的转变温度下可以发生相变,其电阻率迅速增大到极值,导致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相互转变。相反,当流敏材料从高温下降到常温时,其电阻也会下降到低电阻。因为电阻温度与流动的电流有关,所以电流敏感电阻也与流动的电流成正相关,所以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电阻称为电流敏感电阻。
正常运行情况下,电流敏感型一次谐波消除器表现出低电阻,当PT铁磁谐振发生时,迅速表现出高电阻,实现快速消谐。当一次绕组励磁电流增大,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时,中性点出现位移电压,导致中性点流过大电流。电流敏感电阻的温度上升到转换阈值后,电阻值迅速增大,起到破坏谐振条件的作用。安装在中性点可以起到更好的阻尼作用,谐振能量越大,电流敏感型消谐器的消谐时间越短。因此,采用流敏材料作为阻尼元件,谐振过电压的幅值越大,谐波消除速度越快,设备的绝缘越好。克服了压敏式一次谐波消除器缺点,如:PT正常运行时,压敏阻抗过大,影响PT的测量精度;当电弧接地短路持续时间较长时,非线性电阻的热容量难以满足散热要求,就会发生热击穿。

